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推出一項名為「走揣.咱的所在」的陳澄波百三特展,是一樁迥異於美術館的大展。其策展的主要訴求:自然—台灣島嶼的生態包括:天文、地理、水文、人文,到動植、礦...more
本人偶像又是媒體寵愛有加的梵谷,其生平稀少的水彩畫「麥堆」於2021年拍賣價逾新台幣十億元,又創拍賣天價紀錄。本人欣賞讚嘆之餘,正巧與故宮博物院的鎮館國寶范寬的「 谿山行旅圖」,前後翻閱評比...more
參觀美術館、畫廊是一樁賞心悅目的事,走馬看花是常態,浮光掠影是享受,在表面的附庸風雅之外,如果進一步靜心分析思考一場美展,甚至橫剖縱析一幅畫作,將會發現許多奧妙的符碼,隱藏畫家內心深處的秘密...more
梵谷名作《 有絲柏與星月之路 》(Road with Cypress and Star)1890油畫92×73cm,筆下顯現梵谷經常出現的絲柏樹,直指並象徵生命之死亡與重生,這是...more
貝多芬於1818至1824年間創作的第九號「合唱」交響曲,是他完成的最後一部交響曲。該作品是古典音樂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 於2003年,這部交響樂的貝多芬親筆手稿(圖一)在倫敦的...more
古今中外,有多少的藝術家追風逐流,平庸粗俗;又有幾人修養到家能夠超越:形式表象、流行跟風、商業取向、世俗教條、名利誘惑;甚至擺脫憂鬱自卑、保守畏縮,而果敢地直視自己的齷齪、衰竭、貧乏,勇敢挑...more
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晚年72歲後(1892~1926)創作蓮花池系列,總計約251幅,全屬布上油畫。 1865,莫內25歲,血氣方剛的少年。前一年與父親...more
《 信仰,黃色 》之一—題梵谷 “播種者”油畫 (圖一) 炙熱的黃 拉出斜長的陰影 不見晦澀 卻是湛藍 麥田翻攪著淺...more
梵谷到達奧維小鎮,眼望無際的麥田,心潮一陣激盪,因為金黃色麥田是他在普羅旺斯最喜愛的題材。對他來說,小麥具有深遠的象徵意義:農民在秋天播種,冬天發芽,春天變綠,七月成熟一片金黃,等待收割。雖...more
梵谷生平鍾愛寫生的花卉,最知名的以向日葵為首選。向日葵強烈的黃色系,無疑是一股暖流,因為暖色調足以化解冷酷無情的時代與社會。與其對比的是寒色系藍色鳶尾花,然而寒色調除了些許憂鬱外,並非一片消...more
梵谷在生命終點前一年1889,畫了兩幅「 貝魯勒峽谷」,十月與十二月各畫一張,尺寸同樣73x92cm,都是現場寫生。梵谷習慣系列以探討方法作畫,同一時期不斷重複(不全同)畫一個主題數張,如向...more
美術史上兼具音樂與美術才華的畫家,為數不多,瑞士裔德國籍的保羅·克利(Paul Klee 1879~1940)是一特例。而台灣聲譽卓著的資深音樂家溫隆信,在七十古稀之齡開始提筆...more
梵谷除了驚世動人的作品外,其充滿藝術性的生涯,十足是創作心理學 、精神科醫學、色彩心理學、宗教社會學……等最好的研究對象。特別是《麥田鴉群》傳為在世最後一件佳作,...more
眾所周知,印象派畫家受到日本浮世繪影響巨大,從繪畫主題之庶民日常化,到構圖生動、側重線條、灰階色系、平塗敷色、擅用漸層……各種細微特點,都受到歐陸畫家(尤其是巴黎...more
梵谷一輩子所畫的自畫像,約有40多幅。其實並非他過度自愛自戀,而是既無人緣缺少朋友,又無法花大錢聘請模特兒,只能對鏡自畫。幸好留下不同時期的模樣,正可對照梵谷一生坎坷的經歷,以及急速蒼老的過...more
話說:絲柏樹在古希臘與拉丁詩歌中,與喪禮有所關聯,也被視為死亡之樹;甚至於被當作掌管陰間萬物的冥王(Pluto)象徵。然而,近代美術史上鮮少有絲柏的蹤影,或許它是不祥之物,收藏家避之;畫家也...more
「尋光之路」僅憑梵谷的24幅作品在台北首善之區展開,就引起藝壇騷動,全民朝聖。酷暑午後,我在炙陽下前來探訪神交老友—梵谷。 富邦美術館新建築,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廣場巨大的白...more
眾所周知,十九世紀末,在眾多各國精英齊聚巴黎追逐藝術大夢的藝術家中,提到後期印象主義代表畫家,則非文生.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90)莫屬;而在梵谷一生眾多繁花似錦...more
提起台灣美術史上,最亮麗的一頁,無疑是廖繼春強烈色彩的獨特風格。享有「色彩魔術師」雅號的廖老師,其實個性內斂,言行木訥,卻在作品尺幅之間,展現無比熱情和氣勢,張力驚人,吸引注目。這在1960...more
南台灣的豔陽烈日,是台灣熱情風土來源,也是「野獸派」畫家創作最佳主題,最接地氣的根源。台南武廟、赤崁樓、孔廟、春秋閣……是廖繼春任教台南長榮中學時期,最常入畫的景...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