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9-03-24
「中國時報」 田園畫凝結成生命

報導 / 何志平     2019/3/24

 

有人說郭少宗的畫是一種「田園」,正如同米勒視巴黎近郊的農村巴比松為自己的「田園」般,而郭少宗的「百岳系列」就是屬於他個人的「田園畫」,而台灣百岳就是他的巴比松。

初春午後,微有涼意,走訪有「畫山之神」美譽的藝術家郭少宗位於三芝的畫室,親身體會到巨幅百岳帶來的視覺震撼,以及其自創「郭氏火山主義」,充滿狂熱生命力的抽象畫。郭少宗說,畫了這麼多年的山,從國內畫到國外,早已不知畫多少幅!他說,那是2008年秋天,遷居北海之濱陽明山腳,遠望大山,頓時心血來潮興起創作「台灣百岳」之情,短短二年,大小油畫百餘幅。

 

形塑出獨自的心象風景

台灣地形峻美,高山深谷,奇巖怪峰,各有風姿,美不勝收。郭少宗說,大山不僅壯闊,在晨昏日夕、風霜雪雨的四季變換中,百嶽高俯低仰、橫嶺側峰的角度變化具為造物者的傑作、藝術品的化身。

郭少宗說,雖然沒有「登峰造極」親臨攀登,但從參考的照片與輔佐的圖文資料中,運用個人化的造型語彙,形塑出獨自的「心象風景」,刻劃屬於自我的「方寸乾坤」。

 

以繪畫回望漫漫藝術路

評論家宋澤萊曾說,台灣的山脈就是郭少宗長年生活的一部分,那些山脈早已凝結成他的生命,進入他的無〔潛〕意識裡,是他無〔潛〕意識的一部分揭露。同時,他經過了一番自省,對當前世界掌權的藝術潮流做出了挑戰,這種自覺和日據時期的台灣田園畫家的假面並不相同。

轉眼近七十的郭少宗,曾有組畫會、寫藝評、辦畫展的年少輕狂時期,也度過離群索居於山水田園中,安逸卻焦躁、充實卻虛妄、篤定卻徬徨的沉澱時期。現在的他正規劃以最純真的繪畫,來回首這條熱愛的漫漫藝術之路。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