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3-12-05
畫山之神--郭少宗 靜觀自得的"天涯退士"

台灣RichMan雜誌"藝術潮"專訪

 

畫山之神--郭少宗
靜觀自得的"天涯退士"

 

前言>
今年11月初的一場秋季拍賣會,郭少宗提供兩幅精心創作的油畫參與,這兩幅皆以高價拍出。順利落槌拍出的畫作是他近幾年以台灣百岳風景為主題所創作的滿意佳作,郭大師說:「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拍賣會,沒想到兩件都有意料之外的好成績。」而我們也因為這令人矚目的油畫之緣,結識並造訪了全方位多元創作的藝術家郭少宗大師。

撰文:許嘉玲.攝影:邱士宸.美術編輯:邱顯堃

 

主文>
採訪當天,我們一行人來到郭少宗位在新北市三芝區背山面海的工作室,這裡收藏了郭大師近千幅畫作,也是他平日創作與休息的所在。他豪氣地說:「我在這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待在工作室內努力作畫。」看得出來郭少宗將其畢生的心力全投注在個人的藝術王國之中。

 

手術刀vs油畫刀

年少時的郭少宗,畢業於台中一中高中部,就像大部分同學的志願及父母的期望,無非以醫學院為第一志願,而當時的他自是如此。然而天不從人願,郭少宗說:「並非我不想讀醫學系,而是專長與志趣不合,無法如願以償,不過後來走上藝術這條路,並不後悔;其實我既不夠細心,也非理性的人,缺少醫生需具備的特質。現在有些頗具名望的醫生,是我高中的同學,現在他們拿手術刀為人解危,我也拿著刀,因為油畫刀就是我作畫的主要工具。」郭大師用簡短的話語,說出自己為何走上藝術這條不歸路的心路歷程。

1969年郭少宗選擇到台北補習重考大學,沒想到在台北期間,因接觸到許多文學作品、現代繪畫,反而深深被藝術吸引。憶起往事,他幽幽的說:「就像有些人會受某件事啟發而轉變一生命運,我也是如此。我之所以決定投入藝術,可說是受余光中翻譯的《梵谷傳》影響,書中那位瘋狂藝術家的堅強意志與奇特行徑,讓我對藝術創作產生極大的嚮往。」不過郭少宗也不諱言,作出這項決定,可是經過了家庭革命。

當年郭少宗確定轉換人生目標後,花了三個月念書準備,隨後考取國立藝專美術科西畫組,自此便開啟了為期四十年的藝術創作生涯。郭少宗說:「從事藝術創作近40個年頭,期間舉辦過的個展大約有四十幾場,大都集中在年輕時期,近幾年反而較沒這樣頻繁,可見初期我甚至一年之內連辦多場,才足以累積到現在的展出資歷。」郭大師表示因為有經常出國舉辦展覽的機會,進而接觸並深入到彩墨畫、雕塑、裝置、公共藝術等藝術創作領域。自此開始,他擁有更開闊的視野,從事更多元的創作。大約三十年間,組畫會、辦畫展、寫書、教書……讓他的藝術資歷加深,也讓“郭大師"的名號油然而生,傳遍海內外。

 

掩蓋不住的梵谷魂

郭大師緩緩地告訴我,禪宗有一句名言:"先是見山是山,進而見山不是山,最後見山還是山"。這是指一個人經過生命歷程的轉換,逐漸領悟出的人生道理。而郭少宗在四十五歲那年,選擇離開台北職場,"島內移民"到苗栗公館山林隱居,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這階段他大量閱讀古典文學,和以前一直沒機會閱讀的書,兼及學習樂器,作詞譜曲,自得其樂。「拋下世俗的價值,在山林裡我悠遊自得,過著中國古代文人雅士般的生活,琴棋書畫四藝,除了棋藝之外,我都涉獵了!我現在的創作來源,很大部分就是來自古典文學以及書法藝術中得到的靈感,更觸類旁通在宗教和音樂上得到相當的養分。」郭少宗肯定地說。

經過了三年的心靈沉澱後,郭大師再次返回喧囂塵世,他豁達的表示:這或許已經進入「見山還是山」的階段,所以重新回歸人群。同時,郭少宗在從事多元廣泛的藝術創作中,遊刃有餘,便毅然決然地返回最初的起始點–油畫。郭大師說:「經歷過各種創作媒材,我已經五十歲半老翁了。但是,對我來說,油畫就像是初戀情人,人們難免會對初戀情人難以忘懷,所以我又回到年少時最愛的油畫。而一開始會選擇油畫創作,則是因為追隨我的偶像荷蘭畫家梵谷,他運用強烈的顏色配合粗獷的線條,才可表現堅韌的生命力。所以我對油畫才會一往情深。」他說在西方藝術歷史中的偶像是文生.梵谷,在中國文化長河中則仰慕田園詩人陶淵明,基此志趣反映在他生活的實踐上,四十五歲那年離群索居,似乎可依循出一些蛛絲馬跡。

 

以畫筆攀登"台灣百岳"的挑戰

2008年,郭大師將工作室遷移到三芝,改稱號為"天涯退士"。由於新居位處北海岸,正在陽明山山腳下,因而興起「台灣百岳」創作主題。郭大師使用油彩展現厚重且濃烈的情感,源於對自然萬物的喜愛,主題傾向對原生土地的描繪,他參照了許多台灣風光攝影的表象,將自然美麗景色透過幻想和感性作用,再透過堅實的繪畫技巧,大膽地呈現出來。他說:「拜現代科技所賜,讓我有機會見證這些山岳的美麗,否則以我的歲數再背個畫架上山作畫,實在太折騰人了!」但是郭大師特別強調作畫時先得融入自己的心情,才能畫出個性化的"內在風景",進而獨創"火山主義"風格,最終展現一種"靜觀自得"的境界。

郭大師特地準備了三幅得意畫作介紹給我們,他說:「我的工作室倚靠著大屯火山山系,它隨時有再爆發的可能,因此我將這動盪不安的情緒以及挑戰宿命的激情,轉化為濃烈的情感,渲染在畫布上,展現一種強大生命力、無限的能量與獨創化風格,藉此喚起人們的危機意識。在這種緊迫性的壓力摻雜著龐大的使命感之下,我必須努力創作,積極實踐,完成個人的生命意義。」

郭大師說:「這幅我所珍藏的玉山畫作,是想畫出巍峨玉山的屹立不搖與永恆存在。運用低調兼具抑鬱感的藍與黑,筆端展現粗獷線條,重覆堆疊顏料,製造一種渾厚的肌理效果。同時運用我寫作書法的技巧,以草書筆意畫出雲海,以隸書結構畫出山石,以紮實的點線,展現萬物的堅強意志,以及創作者寬廣的視野,在一件件油畫中彰顯大自然的奧妙。進一步訴說生命過程的累積,道出畫中山岳的偉大精神和藝術永恆性。」

一件事情,觀看的角度不同,產生的結果就不盡相同,郭大師展現的琳瑯滿目油畫也是如此,他說:「你看這張畫的色彩組合,鮮明耀眼得令人印象深刻,紅色的天空搭配紫色的山脈。畫面主軸是南湖大山,最大特點是我用了紫色來烘托,因為紫色具有些許神經質,再用黃紫對比色的組合,經營出強烈的衝突與磅礡的氣勢,其中懷有一點感性的氣氛,帶出殘酷冷漠的超現實感覺,這正是我嘗試反向思考,突破常規,標榜創意的新風格新方向。」

 

未來還有更大夢想

2011年在桃園縣文化局美術館展出《登峰造極.台灣百岳》油畫作品首展後,他又更上層樓了。熱情的郭大師語帶感性的說:「現在我計畫以玉山山系和大霸尖山為攻頂目標,畫出不同的氣候色彩、展現不同的觀賞角度、表達不同的山嶽氣勢。其中大霸尖山是泰雅族的聖山,而台灣第一高峰玉山更具有非凡的崇高神聖意義。我有位知心朋友稱我是"畫山之神",讓我心生同感,願以此為標竿,更加努力。」

訪談最後,郭大師提起此生最終極的心願:希望有朝一日能開設一座個人美術館,期望有緣結識貴人伯樂,遇到知音、找到贊助者。而我們也衷心期盼郭少宗大師能實現願望,美夢成真,讓辛勤耕耘的真誠藝術家能廣為社會大眾所認識,美好的藝術品能得到有眼光的人收藏,得到最好的歸宿。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