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論

2023-05-29
《郭老論美》畢卡索之「亂」世繪
《郭老論美》畢卡索之「亂」世繪


 

去年224以來,460天都是沉重的日子。烏俄戰爭爆發,愚蠢的人類廝殺、毀滅行為,足足橫行週年,至今毫無終止跡象。

本人打起精神翻開畫冊,尋思藝術與戰爭邂逅的「偉大」主題。當然,首選是畢卡索的幾幅經典之作。下文詳細瀏覽起來:

<圖一>

畢卡索「格爾尼卡」巨作。(取自網路)

1937/4 畢卡索震驚於祖國西班牙的一場慘劇,巴斯克郡的格爾尼卡古鎮,遭受德國軍機瘋狂轟炸,7000村民死亡1600名。他積極構思,繪製草圖,振筆塗繪,完成此幅「格爾尼卡」巨作,很快便聚集焦點,萬眾矚目,至今被推舉為老畢畢生代表作。

此圖之內容繁複,構圖緊湊,線條遒勁,色彩嚴謹,分析說明文獻早有名家巨著,故不另贅述。請各自體會。

<圖二>
畢卡索以溫柔慈祥的筆觸,完成「朝鮮大屠殺」。(取自網路)

1951 韓戰爆發,發生美軍屠殺朝鮮村莊慘劇。畢卡索以溫柔慈祥的筆觸,完成「朝鮮大屠殺」,卻用懺悔悲憫的色彩描繪暴力威脅下的老弱婦孺,那是一片灰黑,毫無生趣;右側的一群鐵甲武士更像是外星人,持著怪異武器,射殺婦孺;最右側的舉臂揮劍武士,顯然是惡靈死神,發出醜陋的毀滅人性指令,圖中央的裸體兒童,無疑是落翼無辜的小天使了。

<圖三>

畢卡索在西班牙Vallauris博物館畫了「戰爭」,首度出現染紅鮮血的刀劍。(取自網路)

1952畢卡索在西班牙Vallauris博物館畫了「戰爭」,只見恐怖至極的殺手,首度出現染紅鮮血的刀劍,十分搶眼,而且左手持著盾牌上佈滿蟲蠍,象徵惡貫滿盈。請留意最左側的武士持矛(上有秤稱),持盾(上有白鴿),顯然藝術家企圖以正義對抗邪惡,以和平制衡戰爭。

<圖四>

老畢完成「和平」之作,讓畫家心靈平復,也讓觀眾得到慰藉。(取自網路)

同時同於博物館內,老畢完成了「和平」之作,讓畫家心靈平復,也讓觀眾得到慰藉。可見畫中人物都是歡樂、安詳的狀態,例如:男人吹笛、女人跳舞、老人賞鳥、小孩玩馬、婦人哺乳、作家寫詩等,如此天下太平的景象,正是藝術家心中的烏托邦啊!

<圖五>

畢卡索用鋼筆淡彩描繪的「戰爭」,讓人性光輝再續發揚光大。(取自網路)

1952畢卡索一幅隨手小品,用鋼筆淡彩描繪的「戰爭」。

有如兒童畫一般,已經被藝術家巧手「昇華」的戰爭,老畢宣告:人間所有的不幸與邪惡,將會消失於藝術家充滿大愛的魔手,讓人性光輝再續發揚光大。

世間無正義,而歷史有公評,戰爭無情義,而藝術家有愛心。

赫伯特‧里德說:「藝術界很長時間都沒有里程碑了。一個時代必須有一種榮耀感。藝術家必須對他的族人有信念,必須對他出身的文化有信心。這種心態在現代社會中已經絕跡了。即使有所謂的紀念碑,也只會是那些消極意義的紀念碑,也就是幻滅、絕望和毀滅的紀念碑。我們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也不可能脫離這個窠臼。畢卡索的巨作就是一幅毀滅的紀念碑,是他極高天賦創作出來的憤怒和恐懼的吶喊。」

誠哉斯言,就讓偉大的藝術,繼續偉大下去吧!

銳傳媒出處連結:https://reurl.cc/b9Rejy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