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21 世人瘋狂追日,那是每195年一見的日環食奇景。
接著,6/25端午節, 國人瘋狂划龍舟,立雞蛋,吃粽子,那是2298年前,懷才不遇詩人屈原投江的悲劇日。約兩千三百年來,人們只吃忘詩,且讓逼死天才的悲劇年年發生。
更遠古的上古神話年代,超人英雄夸父,追逐太陽,力窮而亡,終挽不回永生的能源,壯烈犧牲,成為「追日」始祖與偉大的象徵。
132年前,梵谷揮汗畫了一幅“夕陽下的播種者”,碩大的黃日,象徵了永恆的生命力。
2016年起,本人更用別號「追日嘯客」。經常徘徊海岸,迎曦陽,送夕日,對日當歌,心潮洶湧,腦際湧現的是:夸父、屈原、梵谷,這三位巨大的偶像,其高聳的標竿,拉出長長陰影,庇蔭著我,一路創作至今。
然而,日環食離我甚遠,因媒體上舉目可見,無需肉眼挑戰烈焰,且抬頭卻只有58秒驚鴻一瞥。
至於端午節,應和習俗的熱門活動,我無動於衷,於我,只有汨羅江效應,遙祭詩人,安慰自勉。
當然梵谷的熱浪巨風,百餘年來,一直驅動著我投注藝術的熱誠,日夜不息,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