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論

2014-12-10
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藝術課堂之”文謙美壇” [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宿命論 ] 主題講座
本人受邀于2014年12月10日
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藝術課堂之”文謙美壇”
”台灣文化藝術產業的宿命” 主題講座
此為 講壇現場照片與
接受主辦人岳珂教授頒贈證書
………………………………………………………………
[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宿命論 ]
主講人 : 台灣藝術家 郭少宗
引言..
2013年, 台灣從南到北吹起一股小黃鴨旋風。荷蘭藝術家霍夫曼設計的大型動物造型, 在海港. 水塘. 大街上招搖。今年九月, 桃園"地景藝術節"又出現了霍夫曼的大白兔, 仰躺草地上望月。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 在此產生許多虞慮.....低庸俗化. 幼稚趣味. 媒體炒作. 官方績效.商業利益........諸多社會與文化深刻問題出現。
2014年入秋, 全球性的”挑戰冰桶”公益活動, 在台灣更是瘋狂進行。此舉雖然距離文化創意甚遠, 但是它撼動了企業界. 新聞界. 藝術界....乃至全民化運動。因故, 的確有值得探討的文化層面..從”發想. 執行. 傳播. 收益”, 到”通俗. 趣味. 簡易. 時效” ,到”混淆. 敗金. 敗德. 反智”.......等, 不同道德.文化. 價值. 人性. 商業等角度....都有天壤之別的評判。
是的! 這就是文化創意產業在台灣的現況。表面上生機活潑, 豐富熱鬧, 骨子裡低下庸俗, 危機四伏。
讓來自台灣熱情的藝術家郭少宗, 對這個台灣文化亂象與藝術病態, 做個懇切的把脈和大膽的診斷, 深入淺出地和北大學子們, 探討並分享文創產業的未來。
..............................................……………
演講議題摘要
一.從兩個漢字談起: 親 & 愛
親與愛, 兩個中國人倫精神的高標, 已經簡化成”親不見. 愛無心.”。但是其背後具有電影“唐山大地震”的文化創意行銷事件與開端的意涵。
二.文化創意產業的源起 .特質 .與行銷
1990年代英國首揭文創概念, 與1970年代美國首創公共藝術概念相似。二者的大意接近,尺度不同。可謂: PA(公共藝術)是大型的CC(文創產業), 而CC是小型的PA。經過2~30年的發展, 在全球.亞洲更蔚成風。
三.台灣文創產業的"業障"-----現況與困境
台灣的土地.人口.市場偏小, 但創意.發明.美學...等強項, 有傑出的成績。卻因功利觀念. 激烈競爭.現實制肘...等大大小小困境, 年輕輩傾向“小確幸”觀念, 導至格局狹隘。列舉台灣知名...文創園區. 公共領域. 學校廟堂. 商業空間.....等範例說明。
四.純藝術的烏托邦 vs. 泛藝術(偽藝術)的桃花源:
傳統理想藝術流於陳義過高, 往往與現實社會脫節。反之, 通俗普羅文化又因商業運作, 難免層次低下, 短小輕薄, 產生反教育.反美學的過渡時期反效果。二者之間的拔河與拉鋸現象, 值得深切反省。
五.在災難中求生存之道 :
教育推廣. 法案製定. 振興商機. 開拓市場.......各種檢討. 研究. 發展. 活動. 交流.....積極進行。細節繁瑣, 先提綱挈領, 以實地考察, 直接交流最佳。
六.樂觀的展望:
時代潮流往前走, 新生世代出才幹, 文創產業前途可期。
(視反應與時間情況, 開放互動, 提問與答覆)
附圖為:
荷蘭籍藝術家霍夫曼於”桃園國際地景藝術節”的作品 ”大玉兔”, 展出時風光, 與焚毀後慘狀。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