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鋪天蓋地的烏雲,既混濁且濃厚。天空簇擁的雲朵,只剩下雜亂無章的線條,色彩有如打翻了水彩畫洗筆桶,汙穢壓抑,顯現畫家心頭巨石一般的沉重。而村落農人,同樣的汙濁,同樣的扭曲,人世間的絕望無助,一股無底洞的哀傷,澆灌了無止盡的大地。
此畫是心靈受傷的寫照,是精神窒礙,抑鬱至極的反射。梵谷,墜入精神狀態的谷底,宣洩出這幅震懾人心的"晦澀"巨作。
圖二
空中漂浮的烏雲,出奇地用粗暴的白色線條勾勒,框不住的是澎湃洶湧的烏紫色塊,一股積壓鬱悶的情緒,在天際奔騰,在心胸翻滾。
奇妙地,一條地平線將天地劈開!下半部,竟然是綠意盎然的農田,蒼翠的作物,花朵萌芽,果實可期。路樹雖然歪斜,卻默默陪伴著農人耕作,行人奔走。
截然二分的天與地,在梵谷生平之作,稀罕少見,故而具有相當的意義。畫家陷於外在(自然天候)的巨大壓力,讓身心俱疲,瀕臨崩潰。幸而,梵谷有驚人毅力,更有天縱奇才,以活潑的畫筆,揮灑出輝煌的世間(辛勤的收獲)。
此畫折衷了頹喪與進取,折衷了悲觀與樂觀,讓梵谷掙扎和煎熬,終成一代大師,讓人世間增添一絲光明。
圖三
大剌剌地佔據三分之二畫面的麥田,金黃燦亮,搖曳生姿,黃金地毯一般的鋪陳了光明磊落的人生。厚實的短筆觸,老老實實的堆疊麥桿,單純的黃色系,坦坦蕩蕩的描繪農田。
梵谷坎坷的一生中,此時,乍現了光明希望,令人驚喜卻也慨嘆生之短暫,生之悲涼。
因為,那畫面上端約三分之一的天空,夕陽欲墬,藍天即闇,兩側烏雲逐漸籠罩,炊煙裊裊,渺小的倦客紛沓歸巢。而希望來得快速,幸福卻是去得短暫。
這三幅畫跨越梵谷生命三個階段,也宣告了藝術家的三個心理層次。
首先由悲觀低潮奮起,掙扎到悲喜參半,或見一絲成功希望。
當然,也可能是由充滿信心鬥志,挫敗到垂頭喪氣,跌落到無邊的絕望,徹底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