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論

2024-05-16
【郭老論美】立石鐵臣的台灣情歷久彌新
 
 
 
 
 

這是一個魂牽夢縈的故事,有關一人二國,兩岸一心的真實事件。

立石鐵臣先生1905年生於台灣島,國籍當然是日本。年幼習畫,表現優異,青少年期曾經來去台日生活與創作,滯台時期他深入地對於台灣風土民情、生活習俗、傳統民藝都給與深入研究,寫生繪畫之餘同時以擅長的手繪方式,記錄珍貴的景象,而這藝術家親手繪製的插畫兼文字記述(圖一:大稻埕市場小吃),比當年粗糙的攝影照片更加有藝術價值;可見立石鐵臣先生對台灣的熱愛和理解非比尋常。

然而,他最終因日本戰敗,連屈就微職都不允許滯留最愛的台灣情況下,強忍悲痛被遣返日本。

民國37年(1948),立石先生搭上遣返船艦,依依不捨離開生育母土 — 台灣……那情那景,與2008年台灣電影「海角七號」的日僑歸日一幕一樣,動人心弦,觸目難忘。

圖二:立石鐵臣的「追憶圖」。(圖/取自網路)

時隔14年1962年春,57歲的立石鐵臣依舊念念不忘台灣,畫下這幅「追憶圖」(圖二),簡筆描述基隆港臨別一刻。同時在畫面寫上大膽直白且真實無遮的一句話:吾愛台灣!連說三遍。

這藝術家的赤誠個性以及熱烈情懷,由其他畫作當能窺見真章,尤其是「日輪」油畫深深感動著我,86年後我依舊可感覺到此畫傳遞過來滿滿的熱度,滿滿的溫馨。

我同時也懷念已逝的岳母,她同樣是「灣生」的命運。二戰期間,日本政府鼓勵日籍本土年輕的農民夫婦移民到台灣農村屯墾,生產急需的農產品。然而,沒多久日府戰敗後日人全數被遣返時,只能遺留下襁褓幼女,託付鄰居農家,打算隔些時日,穩定後再接回日本。現實總是殘酷難料,從此斷絕音訊,岳母無緣相見親生父母,而由台籍養父母照養,直至成長,嫁給山東籍的我岳父。

時空巨輪,去不復返,前輩們的恩怨情仇,已經遠揚淡去。不變的是親人至情,那種沉澱之後濃郁的感情,才是最珍貴的。

正如前輩畫家立石鐵臣之作,插畫如電影、油畫如火山,是如此深刻地撼動著我心,歷久彌新,直到永遠。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